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股票配资平台公司_券商最大公司_专业期货配资 > 专业期货配资 >
最近这一两年,全世界的经济都不太好,不论哪个国家都很难受。
全球经济收缩和美国的加息有很大关系,所以几乎所有国家,都在盼望着美国降息。
本来市场预测,美国会在2024年降息。但6月25日,美联储理事、永久票委米歇尔鲍曼突然表示,预期2024年不会有任何降息行动,将预期降息的时间推迟至2025年。
估计很多人听了这话,彻底懵了。
美国经济难道真的如此强劲,可以一直承受美联储高达5.25%的高利率?
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美国数据。
2023年美国GDP达到了27.36万亿,增速达到2.6%。
虽然比不上中国,但与其他发达国家较低增长速度相比,还是相对不错的。
不过呢,这个数据出来之后,不仅咱们在怀疑,美国人自己也在怀疑。
为啥GDP在增长,我看到的却是满目萧条呢?
更关键的是,你GDP的数据不是孤立的,是要与其他更重要的数据相匹配的,如果不匹配,内在的矛盾如何解释?
比如发电量数据。
经济理论中,发电量、用电量与GDP增速高度关联。
因为在储能技术不发达的今天,基本上用多少电,就要发多少电,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经济活跃程度。
所以经济学家在统计数据不足时,往往将发电量、货运和银行贷款作为衡量经济真实状况的指标。
我们来看看中美的发电量对比。
2024年一季度,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.34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9.8%,而中国GDP增速是5.3%。
发电量增幅和GDP增速基本匹配。
但是再看看美国,就有意思了。
美国能源信息署5月23日发布的电力月报显示:
2024年3月,美国全口径净发电量为3236.39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1.9%,比上月下跌5.5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下跌3.6个百分点。
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呢?增速1.6%。
也就是说,整个美国的发电量都是下降的,可是GDP为啥就逆发电量增加了?
这不符合经济学规律啊!
难道美国人都是黑灯瞎火地在家里搞生产?
发电量是造不了假的,那么只可能是GDP造假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税收数据也能侧面反映经济状况。
毕竟啥经济数据都是可以造假的,但是税收不会?
因为税收是政府按照真实经济数据征税,你要多收钱企业或者是老百姓是不会干的。
美国财政部根据GDP增幅数据测算,算出了一季度的个税收入,但到了4月却发现,收上来的税对不上啊!
而且不是差了一点,是差了20%!
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美国经济数据的成色如何了。
那么美联储又是如何制定货币政策呢?
美联储货币政策最看重两个数据,一个是通胀,一个是劳动力就业数据。
通胀咱们先不说,这个造假容易穿帮,因为老百姓可能对宏观数据不敏感,对于物价却是有直观感受的。
但是劳动力就业数据就大有操作空间了。
美国政府在劳动力数据上造假,还是被加州立法分析办公室(LAO)发现的。
LAO是一个无党派机构,隶属于加州政府,负责对州预算进行分析并为加州立法机构提供财政和政策建议。
6月份,LAO发布了一份“最新早期就业修正显示2023年无净就业增长”的报告:
根据加州自己的统计数据,2023年四季度实际上是减少了3.2万个工作岗位,而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同期加州数据则是增加了11.7万个工作岗位。
这一意味着,2023年全年加州实际上几乎没有实现净就业增长(全年仅增加9000个工作岗位)。
拜登政府仅仅在加州三个月内就注水15万个新增就业。
这也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就业数据造假了。
去年年底发布的费城联邦储备银行《州工资单就业早期基准修正报告》显示,早在2022年3月至6月非农就业数据被高估了110万个。
这一次,该联储的分析师发现,2023的新增就业岗位被夸大了80万就业人数,且2024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进一步增加。
显然,美国劳工统计局(BLS)一直在捏造就业岗位,只不过这个消息当时很快就被盖下去了。
那么现在,加州的数据,毫无疑问从侧面佐证了美国数据造假。
加州和费城都是美国经济重镇,这俩地方有造假,那其他的那些州会不会造假?
那么拓展到整个美国,会有多少新增就业是假的?
现在问题来了,拜登政府为什么在经济数据上系统性的全面造假?
1美国大选政治的需要
咱们先讲个故事。
1992年美国大选的时候,那时候带领美国赢得冷战、打赢海湾战争的老布什可以说是志得意满,觉得自己的丰功伟绩可以比肩罗斯福了。
所以根本没把竞争对手克林顿放心上,甚至连电视辩论都没准备。
但是,万万没想到,初出茅庐的克林顿一下子抓住了真正能影响选民的核心问题:
日子过得怎么样?
你是打赢了冷战,是打赢了海湾战争,但是那又如何?
他为了打赢战争加了那么多税,管不管老百姓生活过得怎么样?管不管美国经济怎么样?
所以,克林顿提出了一个竞选口号:笨蛋!是经济!
靠着这个口号,克林顿成功把公众的注意力,从大国叙事转到了小民生计,最后把布什拉下马。
30多年过去,如今的历史再次重演。
拜登相比特朗普,在外交方面可以说比特朗普干的好多了。
不仅重新巩固了盟友的关系,而且拱火挑起了俄乌战争,让美国狠狠从欧洲身上吸血,可以说,美国赢麻了。
但是,拜登显然吸取了布什的教训,你外交干得再好,也要看老百姓日子过的咋样,投不投你的票。
所以从去年到现在,拜登的竞选团队,一直在包装拜登这三年来的政绩,还提出了一个“拜登经济学”的概念,借此转移美国民众对拜登年龄和健康的关注。
拜登本人,几乎每次竞选集会上,都喋喋不休地讲自己的拜登经济学。
什么加大投资啊,什么加强教育、让美国工人拥有更多能量以扩大中产阶级啊,什么通过鼓励竞争来降低成本、帮助小企业发展大之类的。
但问题在于,在加息周期里,这些目标怎么能实现?
一方面,拜登需要政绩来连任,另一方面,现有的经济数据又无法支持这些政绩。
那怎么办?只能粉饰太平了。
用耀眼的经济数据,来展示拜登政府的政绩,为2024年大选助力。
同时,数据造假,也可以为美联储维持高额利率做支撑。
咱们都知道,拜登上台以来,一直承受着通胀的困扰。
这个通胀,有特朗普大放水的原因,但拜登也绝不无辜。
拜登的纾困法案也是通胀的罪魁祸首之一。
通过疯狂印钞,拿来给美国人发纾困金、失业金,减免房租,推迟还房贷,提高更多的免费食品券,延长带薪休假,给中小企业发补贴等等。
简单来说,就是可以让美国人不用干活,就有吃有喝,失业了也没事。
这样看似对民众有好处,但印出来的钱流向市场后,就引发了剧烈通胀。
再加上俄乌战争带来的油价传导性通胀,整个美国的通胀一度飙升到过9.1%!
《纽约邮报》曾经报道过普通美国人对物价的吐槽:
“我买牛奶要多付25%,买鸡蛋要多付35%。一升瓶苏打水?100%或更多。狗粮?200%。最便宜的意大利面+40%。麦片原价3.69美元,现在超过7美元。更不用说汽油(+50%)了。”
如此多严重的通胀,让很多美国人生活水平下降,生活难以为继。
比如最近的TikTok热门,就是一个美国退役空军老阿姨的哭诉。
她说:女儿工作是996,典型每天工作12小时、每周6天,生孩子后两天就是上班了(因为美国没有产假),结果还是被裁员了。
女婿也是996工作,全家勉强糊口。
房贷由于利率上涨也随之上涨,由1800美元涨到2300美元,这所以大house住不起了。
现在她一家,只能勉强住在两居室的拖车里挣扎度日。
她很疑惑,为啥以前可以轻松养活一家,现在却不行了?为什么自己为美国付出一切,美国政府根本不在乎她们?
这个老阿姨的疑问,也是很多美国人的疑问。
最近特朗普在一场竞选活动中,还专门讲了个通胀的段子:
特朗普说:“即使是我,也不买培根了,太贵了。我说我很喜欢吃培根,但梅拉尼娅告诉我,不行,太贵了。”
特朗普的意思就是,像我这种富豪都吃不起肉了,普通美国人的处境肯定更加糟糕,你们看看拜登干的破事!
当然,这里面肯定是有表演成分的,特朗普肯定不会吃不起肉,但普通美国人吃不起肉,却是非常普遍。
因为人人都是要吃饭的,食物价格的飙升,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美国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,认为拜登是个糟糕的总统。
那么拜登就面临问题了,毕竟老百姓最宏观经济数据无法感知,但是对物价绝对是有感知的(所以CPI数据很难造假)。
等到大选的时候,如果通胀下不来,老百姓如果连生活都困难,拜登政府就算是把经济数据粉饰再完美又有何用?
所以,拜登只能想办法维持高利率,借此缓解通胀。
但是,高利率同样也会影响经济,时间长了,美国人也会有怨言。
这时,就必须提高劳动力就业数据,劳动力就业数据越高,越不能降息。
这样一来,通过维持高利率,让通胀不至于因为降息而暴增,就能帮助拜登熬完这最后几个月,让大选前的通胀数据不这么难看。
这是拜登政府在经济数学造假的第一层逻辑
2制造美元潮汐效应
咱们都知道,“美元潮汐”是美国收割全世界的一个具体表现。
美元潮汐的收割逻辑主要包括三步。
第一步是降息。
通过降息或者货币宽松政策,例如增加货币供应、降低利率等,制造美元贬值。
这样一来,人们存入银行每一期只能得到比降息前更少的利润,存着也没啥用,还赶不上贬值呢,所以纷纷把钱取出来投资,来买国际上各种相对便宜的资产。
在国际上买的多了,把本来不值那么多钱的东西炒到了高价位,然后就出现了泡沫。
第二步是加息。
加息后,人们存入银行或者购买美国新发行的国债利息收入更高,这时候美元就会被倾向于送去美国存起来,或者购买国债或者购买各种高利率产品了。
但是这样一来,市面上流动的美元少了,过去被炒高的资产价格无人接盘,就会崩盘,留下一地鸡毛,无人接盘。
第三步是再次降息。
等资产泡沫破裂之后,美联储再继续降息开动印钞机,美元再次泛滥。
因为货币的滞后性,所以就可以赶在资产泡沫重新起来之后,用超乎想象的低价套走原本的的资产,然后再次推高泡沫,等待下一个加息周期。
这样一来,美国不用生产,只用运用一下货币政策,靠着美元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,就可以成功地实现了对其他国家财富“收割”。
自“美元霸权”建立起来,全球已经被“美元潮汐”现象收割了好多次了。
但问题在于,一两次这么玩,大家可能防不胜防,但你老是这么玩,再傻的人也会想办法避免被收割了吧?
以前吧,大家都依赖美元在国际上买东西,所以对于避免收割,没有特别好的办法。
但是现在有中国了,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,跟中国商量一下货币互换,咱们不用美元了,不就可以避免被美国收割了?
于是,中国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,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美国的收割效果。
除此之外,中国还推动以人民币债务置换美元债务,解决了很多国家的美元债务问题。
可以说,美国这一轮美元潮汐,是非常不成功的。
虽然也拉爆了日韩、越南、阿根廷、土耳其,但这些国家都体量太小,收割的利益根本弥补不了美国国债的窟窿。
所以,现在美国面临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局面。
如果现在降息,基本捞不到什么好处,那自己这一次不是白折腾了么?
但是如果继续加息,可能万劫不复。
这两年爆雷的银行,都与美国加息有关系,如果再加息,信不信银行死给你看?
所以,现在美国能做的,也只是不加也不降,维持住高息,希望再拉爆一些国家,增加自己的收益。
最好能熬到中国挺不住,这样就可以收割了。
但维持高息,是需要数据做支撑的,要不然美国国内也有降息派,一直维持高息不好交代啊!
于是,就出现了数据造假,拿着数据一看,不是我不想降息啊,是现在降息还不到时候啊!
制造制造美元潮汐效应这是拜登政府在经济数据造假,维持美联储高利率的第二层逻辑。
3这是对华金融战组成部分
咱们都知道,中国经济发展,主要靠投资、消费和出口来拉动。
说实话,现在投资不振,消费不振,唯一还有点亮色的,就是出口了,特别是“新三大件”的出口,充分说明了中国搞产业升级的效果。
但是现在,美国开始拿中国的出口来说事了。
一方面,美国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是威胁,是“装了轮子的手机”,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。
很多人对这件事其实重视不足,因为美国市场本来就不是中国电动车的市场,他就算征收关税,又怎么样呢?
其实并不是如此,美国人是非常擅长炒作话题的。
一旦一个话题被炒作成功,那么它就具备了“正义性”,然后就可以推而广之。
你看,美国在国内禁止华为,成功之后,就把这个禁令拓展到了欧洲,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要给美国面子的。
所以,炒作中国电动车,其实也不是为了禁止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,而是想打断中国电动车在全球攻城略地之路。
你看最近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,冲击他国产业,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,是为了挑唆各国对我们树立关税壁垒,狙击中国外贸出口。
截止到当下,巴西、土耳其、泰国、欧盟等多个国家开始陆续对我们汽车加征关税。
只要把中国汽车这一项出口大件给断了,中国出口不死也要半残。
另一方面,美国不仅针对中国出口商品,还要对我们货币政策施压。
之前猫哥介绍过,美国加息,中国降息,这里面会产生巨大的利息差,引发资本外流。
资本外流就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。
人民币贬值在一定范围内还没有大的问题,怕就怕人民币汇率如同日元一样贬值不止。
这不但会引发我们金融领域系统性的风险,而且对于我们一带一路倡议,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都是利空。
毕竟,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就是币值稳定,如果币值不稳定,谁愿意持有人民币?
美联储维持高利率不降息,国内货币政策就难有降息空间。
如果我们降息,必然导致中美息差扩大,导致资本流出,人民币汇率不保,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而且,资金外逃还能打压中国企业融资,拉爆国内企业债务。
拉爆债务后咋办?
就是资产贬值、清盘和重组,大量优质资产甩卖,到最后美国就可以通过降息放水,最终吃下我们的优质资产。
所以美国人的战术就是,外部打压出口,内部金融挤压。
这样一来,就可以制造双鬼拍门内外夹击,让我们经济陷入困境,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。
4数据造假必然迎来反噬
看起来,美国为了粉饰拜登政绩、收割外国、对华金融战,对经济数据造假是有必要的。
但问题在于,这个世界终究是物质的。
你经济数据造假,纸面上看没问题,但如果你以此制定经济政策,那就一定会被经济规律反噬的!
比如非农就业问题,为什么美国政府和加州的数据统计会相差这么多?
其实这是一种“合理造假”。
咱们都知道,拜登上台后,对移民采取了宽容政策,导致墨西哥边境墙涌入的各种国家的“润人”,当然也包括中国润人。
这些人到了美国,因为没身份,显然是干不了白领工作的。
所以就只能干一些低技能、低工资的工作岗位,一个个刷盘子都刷的很开心。
但是呢?
虽然岗位档次低、工资低,但它也是实打实的就业岗位啊!是可以被统计的!
这样一来,非农就业数据自然也就增长了。
但问题在于,这个数据,能充分反映美国本土居民的就业状况吗?不能啊!
能反映美国宏观经济状况吗?也不能啊!
你说这数据是假的吗?不假。
但你要以此为依据制定财政和金融政策,那不是脱离实际吗?
所以美国就出现了这样的诡异情况:数据显示就业很好,经济一片繁荣,但有大量美国人找不到工作,生活很惨。
当数据失去了真实参考价值,那以此制定的政策,还能靠谱吗?
为啥欧洲央行、加拿大央行都扛不住了,决定降息?
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看清楚了,美国人的经济数据不准。
但美联储仍然依据这些经济数据作为货币政策依据,完全指望不上了,你继续玩吧,我们不伺候了!
但是,美国靠着假数据来做依据死不降息,必然会遭到反噬。
首先是加息会极大增加美国的还债负担。
美国现在债务总额超过34万亿美元,那么根据这个数据来测算,美国政府在2024年的负债利息开支将会达到1.055万亿,到2025年会达到1.1万亿。
根据税收测算,2024年美国联邦财政的预期收益将达到5万亿美元。
也就是说,单是负债利息费用,就会在总收入中占据近20%的比重!
每年美国要拿出超过军费的钱拿来还债!
那么还债的钱,就会极大挤压财政支出,其他的社保啊、军费啊就不够了,要解决就只能再发债。
这样一来,就会产生一个财政赤字—政府举债—利息膨胀—财政赤字加剧的恶性循环。
这个恶性循环只会不断自我加剧,而不是缓解,等到利息超过收入40%的时候,可能量变就引发质变了。
有人说,那就让小弟赶紧购买国债啊!
没错,现在日本是美国第一债务持有国,可以说是为了美国的经济竭尽全力了。
但问题在于,日本也在美国的高利率下扛不住了!
由于美元的高利率,很多国家比如日本这样的低利率的国家,为了财富升值或保值,大量的资金外流到美国。
结果受到资金外流的影响,日元在美元的疯狂加息之下,开始呈现出暴跌的局面,一口气贬值12%。
这种情况在亚洲国家普遍存在。
韩元贬值7%,越南盾一度贬值30%,印尼盾汇率也跌破1美元兑16000印尼盾大关,创近四年来新低。
所以咱们人民币跌那2.5%,根本都不够看的。
汇率暴跌意味着资产贬值,所以为了稳定本币汇率大家不得不抛售美债,回笼美元,用抛售美元回笼本币来稳定汇率。
但这样一来,又加大了美国国债的流动性危机,以后谁还买美国国债?
有意思的是,老美奈何不了中国,却毫不客气将日本列为汇率操纵观察国名单,显然是要威胁日本增持美国国债。
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,那么总有一天,美国的国债利息总额会超过财政收入。
那么就意味着美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都不够偿还国债利息,那时美国主权信用彻底破产了。
其次,是高息在根源上伤害美国经济。
现如今美元加息已经加到了5.25%的高风险区域了,而不少公司的利润都没有5.25%的利息高。
那谁还投资经营啊,直接躺平吃利息不香吗?
但是企业躺平了,还怎么发展经济?
所以现在有人开玩笑说,美国经济实际上是由英伟达和霉霉支撑的。
英伟达因为AI概念而市值暴涨,撑起了美国的人工智能经济。
霉霉代表着美国的享乐主义,支撑起了美国的服务业。
但问题在于,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啊!
美国发达的金融业,其实全是靠预期撑起来的,各种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,也全都依赖良好预期。
现在良好预期没了,金融业的风险可就大了!
最近,巴克莱银行日前的报告显示,以曼哈顿中城百老汇一栋大楼的抵押贷款为支持的3.08亿美元票据的AAA部分的购买者遭遇25%的亏损。
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商业地产支持的最高评级债券首次出现此类损失。
这是啥概念?
这意味着即便是美国最高信用等级的投资产品也开始不再安全,已经有人嗅到味道了,开始跑路了。
5决战即将到来
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中美金融战已经进入决战阶段了。
这场决战,双方都在拼血条厚,都很强硬,谁都没法承受输掉的后果。
对美国来说,只要中国市场能比美国先爆,那美国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。
所以美国哪怕内部很难受,也要死撑着汇率,坚持今年不会降息,并且对加息持开放态度。
中国呢?
中国虽然国内问题也很大,失业、爆雷、地缘冲突等等,但还好,中国还有巨额外汇储备,还有金融防火墙,还能支撑。
所以这次中国强调要固本培元。
所谓“固本培元”,就是把人当做一个整体,从根本上增强人体免疫力,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。
这就意味着,中国不会像美国那样,出台很多激进的政策,为了解决一个问题,而致使产生其他问题。
比如中国已经拒绝了大水漫灌金融刺激策略,采用了发长期国债等方式对症下药化解债务问题。
现在就看谁能撑住这最后的时刻。
毕竟美国高位加息也不太可能再撑下去,拜登大选在即,无论胜负,美国都必须重新考虑其货币政策。
到时候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担任总统,没有谁还有动力继续在数据上造假给自己过不去了。
所以,猫哥认为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就会降息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期货配资监管,可能这时才会迎来高潮。